金旅号_生活百科_生活小常识_百科生活_生活知识_生活知识分享平台

爱走后门的小朋友怎么形容(“走后门”多少人知道来历和典故?)

更新时间:2024-04-03点击:944


“走后门”一词据说出自北宋年间。宋徽宗即位后,以蔡京为相。蔡京上任后,拼命贬斥哲宗朝的旧吏,规定其子女不得为官和入京,甚至连其诗文也不准流传。蔡京的这一做法引起了人们强烈的不满,民间对此多有讥嘲。


在一次朝廷宴会上,聪明的艺人们借机演出了这样一幕戏:一个大官坐在公堂上,传判各事。有个和尚要求离京出游,可是由于其所持的戒牌是哲宗年间的,结果被判令还俗;一个道士遗失了度煤请求补发,但是由于他是哲宗年间出家的,所以立即被剥下道袍,复为百姓。这时,一个属官上前低声问道:“今国库发下的俸钱一千贯,皆为旧时钱文,如何处置?”这个大官略作沉思,悄悄地说:“那就走后门,从后门搬进来吧!”


在上述语境中,“走后门”一词既是对蔡京所作所为的一种嘲弄,也是对官家谋取私利的一种讽刺。后来,这个词比喻为通过托熟人、拉关系、送礼行贿等不正当手段,来达到某种功利目的,私下获取某种利益。


对照中国特定的观念,在汉语语境中,前门喻指正规的法定的规则,而后门则喻指各种各样的非正规途径,特别是指人情关系。

观古望今,在当今天下,一定意义上来说,走后门既是社会上的腐败现象的反映,又是产生腐败现象的温床:办事的要走后门,贷款的要走后门,升官的要走后门;要把孩子送到一个好的学校也要走后门,甚至连给孩子办出生证明都要走后门…无独有偶,有些家长将“人脉课”作为“家教”从娃娃抓起,托关系把孩子送进了政府机关幼儿园,让孩子和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那些很有前途晋升为大官的人的孩子混个脸熟。这些实在是有些过分了。


声明:

本文来源互联网,内容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官方微信公众号